在目前,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Alphabet)這五大科技巨頭(又被稱為“FAAMG”)的總市值已經超過4萬億美元,名副其實的全球科技界“巨無霸”。
在目前,Facebook、亞馬遜、蘋果、微軟和谷歌(Alphabet)這五大科技巨頭(又被稱為“FAAMG”)的總市值已經超過4萬億美元,名副其實的全球科技界“巨無霸”。
同時,這些公司在以往的收購往往也會成為當年乃至后續多年都備受關注的話題,乃至面向未來的產業風向標。
但是,從這些巨頭各自最大的收購案來看,成功的收購往往不是以資金投入的多少來衡量,而是與整個科技產業的走向,以及這些巨頭與收購標的是否實現了協同效應息息相關。
1.Facebook
繼2012年以10億美元收購Instragram后,Facebook在2014年收購了另一家社交媒體WhatsApp。該筆收購花費高達220億美元,是Facebook迄今投入最高的一筆收購,在五大巨頭的收購行動中位列金額第二(僅次于微軟對LinkedIn的收購)。而這筆高額收購在當時也引發了關于到底“值”還是“不值”的許多爭議。
不論如何,通過上述兩筆收購,Facebook擁有了除自身以外的另外兩個月活用戶數超過10億的社交媒體,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社交媒體領域的“老大”地位。
Facebook在2014年斥資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制造商Oculus也備受關注。在目前,這一收購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據統計數據,公司的Oculus Rift設備已占到全球2018年VR設備出貨量的19.4%,位居全球第二。
而在最近,Facebook在VR與AR領域的動作頻頻:收購基于神經接口的輸入設備開發商CTRL-labs;推出雄心勃勃的“Live Maps”AR內容項目;與太陽鏡廠商雷朋合作開發AR眼鏡……從上述行動可以看出Facebook對未來VR與AR應用市場的信心和布局的力度。
表面是社交媒體,內在卻是廣告巨頭。在2018年,Facebook已經占到美國數字廣告市場份額的20%以上。現在看來,公司于2014年對視頻廣告技術公司LiveRail的收購同樣已經收到成效。
2.亞馬遜
自2017年以來,亞馬遜已完成超過200億美元的收購和投資,包括以137億美元收購食品連鎖零售商Whole Foods,這是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成為全球線上與線下零售相融合的一次標志性的行動。
2018年,亞馬遜以10億美元收購在線藥房PillPack,在當時引起了市場的強烈震動,并導致藥房巨頭Walgreens Boots、CVS Health以及Rite Aid,藥品分銷商Cardinal Health、AmerisourceBergen以及McKesson等公司市值的大幅蒸發。同時,沃爾瑪因競購PillPack失敗,市值也大幅縮水。
透過該筆收購,可以看出:醫療行業已經成為亞馬遜的重要布局領域,而布局醫藥零售正是結合其線上、線下零售優勢的一個重要舉措。該筆收購也體現了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巨頭與沃爾瑪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巨頭對垂直市場的爭奪戰。
分析師認為,基于PillPack的用戶群特征,對PillPack的收購可以讓亞馬遜“更深入地了解55歲以上的消費者群體”。也就是說,該筆收購不僅打開了一個新的垂直產品市場,更是為亞馬遜整體業務打開了一個新的消費者群體。
2018年,亞馬遜還以12億美元收購了智能門鈴開發商Ring,表明亞馬遜將以Alexa語音助手為主線,在其產品中集成更多的智能家居功能。
3.Apple
就如蘋果基于ios建立起來的軟硬件“帝國”的相對封閉,在五大巨頭中,蘋果在收購策略方面也體現出相對保守的特征。
與其他巨頭相比,蘋果公司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單筆收購最少,而公司迄今最大的一筆收購是于2014年以30億美元收購頭戴耳機制造商Beats Electronics。
與其在1996年收購NeXT計算機公司相似,蘋果押注收購Beats,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對人才的收購,目標在于為這個科技巨頭提供合適的人才來打造其音樂方面的業務。在收購Beats三年后,蘋果以4億美元收購了Shazam,繼續夯實其音樂流媒體業務。
在蘋果推動流媒體業務發展的背后,是蘋果公司近年來在服務產品領域的強力布局,也體現了蘋果在內外部壓力下主動或被動做出的戰略選擇。
一方面,iphone產品受全球智能手機整體市場下滑,三星、華為等公司步步緊逼的影響,導致營收下滑,而且在蘋果整體營收中的比例越來越低。據其最新財報,iPhone在蘋果營收中的份額已降至2019財年三季度的48%,達到7年來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包含流媒體業務在內的蘋果各項服務產品已經占有越來越大的營收份額。
除了音樂流媒體,蘋果開始大力發展視頻流媒體業務,并加入了與Netflix、迪士尼、NBC環球、HBO等公司的競爭。公司剛在9月推出Apple TV+服務,將于11月在100多個國家上線。
2019年7月,蘋果公司宣布將收購英特爾智能手機基帶業務也引發了廣泛關注。據蘋果公司公告,公司將以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大部分智能手機的基帶業務、知識產權及相關設備,并接收Intel員工2200多名。此舉表明,蘋果公司將借助該項收購加大在5G領域的拓展力度。
但是,據媒體報道,該項收購并未主動向中國監管機構提交相關申請。目前,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開始向行業內終端企業詢問相關意見。
4.微軟
2016年,微軟公司以262億美元收購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成為五大科技巨頭中資金規模最大的一筆收購,也獲得了該平臺的5.75億會員。
在微軟的諸多收購行動中,對Skype和諾基亞的收購都經常被詬病為失敗的收購案例。
2011年,微軟以85億美元收購當時還具有廣泛用戶基礎的即時通訊軟件商Skype。此后,微軟將其業務重點重新調整至面向企業用戶。但是目前,微軟已確定Skype for Business Online將于2021年7月31日“退役”。在過去幾年中,微軟已將其重點轉移到Microsoft Teams。微軟認為,Teams比Skype更適合商業應用。
2013年,微軟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設備與服務業務,旨在拓展智能手機業務。然而,兩年后,微軟僅以3.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該資產。
5.谷歌(Alphabet)
與微軟類似,谷歌也經歷了收購傳統手機制造商所帶來的敗局和尷尬。
谷歌曾于2012年以125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成為該公司最大的一筆收購。但在收購不到兩年后,谷歌在2014年以不到30億美元的價格向聯想出售了摩托羅拉的大部分資產。
微軟對諾基亞,谷歌對摩托羅拉,同樣的收購結果都昭示著一個時代的落幕,和新的產業格局的形成。
2007年,谷歌以31億美元收購廣告服務商DoubleClick,堪稱谷歌最成功的收購之一。這筆交易允許谷歌通過自己的廣告交換來推動程序化廣告購買,幫助谷歌在利潤豐厚的展示廣告行業站穩后腳跟。
與此同時,據2018年7月數據,谷歌在2006年收購的YouTube的月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19億,目前正在為谷歌貢獻越來越多的廣告收入。
如今,谷歌已是全球最大的數字廣告平臺,2018年已占到美國數字廣告市場份額的近40%。
今日聚焦
企業廣告資訊
熱文排行
熱門排行榜
- 熱門
- 經典
- 管理
- 文章
- 論壇
- 博客
- 企業時間管理
- 連鎖經營
- 服務意識
- 紅海戰略
- 傳播效果
- 多元化經營
- 出井伸之
- 成功經驗
- 企業并購案例
- 配額
- 成本管理
- 360度反饋
- 企業管理案例分析
- 現代企業經營管理
- 企業史
- 服務質量
- 中國戰略網
- 家庭理財
- 供應鏈
- 信息價值
- 企業制度建設
- 渠道銷售模式
- 提升業績
- 跳槽的理由
- 消費心理學
- 家族企業文化
- 管理智慧
- 互利共贏
- 變革管理
- 軟件維護
- 科學管理理論
- 活動策劃
- 更多
- 銷售代理公司
- 顧問式銷售
- 農產品銷售
- 領導力研究
- 金融理財公司
- 什么是金融投資
- 銷售傭金
- 課程領導力
- 電話銷售機器人
- 互聯網營銷培訓
- 汽車銷售技巧和話術
- 網絡安全
- 職場那些事
- 業務銷售
- 做保險的銷售技巧
- 網絡銷售如何做
- 怎樣做網絡營銷推廣
- 人工智能機器人
- 企業金融
- 如何練好銷售口才
- 網絡推廣營銷公司
- 網上銷售怎么做
- 公務員面試
- 營銷技巧五步推銷法
- 外貿銷售
- 更多
- 留住高價值的客戶
- 客戶投訴
- 制造業
- 復雜性思維模型
- 客戶滿意度
- IPV4地址
- 強勢客人
- 客戶生命周期價值
- 進化路線圖
- 飛輪效應
- 訂閱模式
- 精密制造
- 電池設備
- 電動汽車
- 談判索賠
- 消費升級
- 人工智能
- 質量問題
- 手機電池
- 盈利思維
- 電池技術
- 汽車智能網聯
- 認知升級
- 自動駕駛
- 出口電商
- 更多